规划设计先行——如何让绿地“因地制宜”

核心观点:优秀的园林绿化始于科学规划,需综合考虑场地功能、气候条件、人文需求三大要素,避免“千园一面”。
2025年住建部《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导则》强调:“设计前必须完成场地勘测(地形、土壤、地下水)、需求调研(周边居民年龄结构、使用频率)与生态评估(原有植被、野生动物栖息地)。”例如,上海徐汇滨江绿地针对“工业遗址改造”定位,保留老码头混凝土结构作为景观小品,结合黄浦江风向种植耐风乔木(如乌桕、榉树),并设置骑行道与观景平台,兼顾生态修复与市民休闲;而杭州西溪湿地则遵循“最小干预”原则(保留原生湿地面积90%),仅对退化区域补种芦苇、菖蒲等水生植物,恢复“蒹葭深处闻鸟鸣”的原始景观。
关键步骤:① 功能分区(如儿童活动区需软质铺装+无毒植物,老人休憩区要遮阳乔木+平坦路径);② 植物配置(根据当地气候带选择树种,如华北地区优先耐旱的国槐、白蜡,华南地区侧重耐湿的榕树、棕榈);③ 流线设计(主园路宽度≥2.5米满足消防,次园路结合地形蜿蜒,避免直线切割景观)。